當前位置:

千年楊府與人才培養

編輯:redcloud 2014-11-15 19:26:43
—分享—

  內容提要:城步千年楊府是城步苗族中的大家族,千百年來,是城步苗族的第一大姓,歷史上稱“楊半邊”。楊府以楊再思為始祖,以楊再思的家訓、家規造就了千年楊府的文化,造就了千年楊府的眾多將才、眾多的儒生、眾多的國家護國安邦人才,也就形成了千年楊府的文化。

  主題詞:千年楊府、人才培養

  據史料載,楊姓受姓于西周成王時(公元前1115年),始稱姬姓。周嫠王五年(公元前677年),周封其長子詭諸為獻公,封次子伯僑于楊國(今山西洪洞縣東南),以楊為姓,此為楊姓受姓始祖,周烈王六年,晉靜二年(公元前370年),楊道曾孫楊贊在魏地陰晉邑(今陜西華陰)建房置業,史稱“華陰楊氏”,或稱“弘農地”①。至今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城步楊姓自唐朝楊賬誠,開成元年(公元836年)于揚州白沙縣桐木村生臨黨、臨黨生居本,居本生楊再思、楊再韜。楊居本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因“家遭回祿,遂失隋朝玉牒”之文,第二年兄弟二人自淮南徒于湖南城步京涼②有的譜誌記載徒敘州?!冻遣矫缈睢份d楊再思18歲自京涼從軍,多次與周邊的各種勢力相斗爭,由于武藝高強,作戰勇敢,很快幾年間便成為湘西南較大的軍事力量,與當時靖州潘金盛、邵州的呂思州相抗衡,成為桂北、湘南、黔東南、川東南、渝西南幾省交匯的三大軍事集團。“五代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1年),敘州蠻酋潘金盛據飛山、寇武岡(城步當時稱武岡),再思擒之就戳。以功,授左僕射尚書,食邑萬二千戶,至后周顯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安葬城步上官村。人民思其德,立祠于靖州飛山,四時祭祀”③。潘金盛寇武岡即進犯城步,被楊再思所滅。得到朝庭的獎賞。封為萬戶侯,左僕射尚書。

  楊再思斬潘金盛冠首后,居靖州飛山,以飛山為根據地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他以“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的祖宗遺訓,及隋唐時期的儒家思想治理所轄區域,并創立“天地國親師”作為治家、建業、平天下的指導思想,使之成為名震五代的苗蠻酋首,也就造就標載史冊的“千年楊府”。它的根基為城步的京涼和赤水老屋場,被史學家馬少僑等譽為“千年楊府”的發祥地,它的子孫遍布中南六省70多縣市,以及東南亞國家,發展人數據④記載已達600萬之多,故千年楊府造就楊氏文化的千年文明,也造楊氏家族的諸多國家棟梁之才。

  千年楊府造就護國安幫的功臣武將以忠勇、仁義報效國家

  楊再思十個兒子所轄十州近千個峒寨,使武溪地區在唐末宋初近百年間處于相當的和平穩定。最主要的是其后世在多朝的數百年中造就了三個著名的軍事集團。主要有宋朝的楊再興軍事集團,元朝的楊完者(楊通貫)軍事集團,明朝的楊洪軍事集團,由于楊家軍忠義護國,英勇無畏,視死效忠,創造了享譽國內外的楊家將文化,也就孕育成中華愛國主義的民族文化。

  城步千年楊府發源地茅坪鎮京涼村是楊居本徒居之地。“爺里,火燒冬蟲風吹過,火燒眉毛話眼前。九溪陽峒的爺里,開天進地的視察。先說楊氏一代,長出楊王天子,十二周姓,十親百將,落進城步京涼橋坪,木瓜橋上好打傘,京涼橋上好走馬,停兵歇馬,停馬歇兵,鐵旗不擔自動,十鼓不打自響,白馬不騎自行,翻身上得刀,復身下得塘,十京百將,習得百般。”這是《城步苗款》對城步楊姓始祖楊再思于唐朝時期在茅坪京涼練兵、訓兵及生活的記載,可見他們練兵的艱辛、練兵的刻苦,練就一支過硬的隊伍。“十京百將,習得百般”說明楊再思有建造一支強大軍隊的愿望,也說明他的雄才大略,后來才在湘西南有立足之地,發展壯大。

  楊再思入居靖州之后千年楊府另一發源地即是其第三子楊正修世居赤水,管轄赤水48峒楊家老屋場。“楊正修熟讀《春秋》、《禮》、《易》、《詩》、《五經》,于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歸附朝庭,獲得‘經魁’,次年中進士,官封刺史,后任邵州都統,授銀青光録大夫”⑤。楊進修第七世孫楊再興,其父楊發祥去世后,因兄弟年幼,隨母去外婆家(新寧盆溪)居住,18歲從軍,在曹城手下為將。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岳飛打敗曹成,楊再興敗走時被俘,后隨岳飛抗金報國,在保衛宋朝抗擊金軍的各種戰爭中大小戰役30余次,與金兀木20萬大軍相抗衡,最有名的戰役是“郾城大捷”,是一場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擊敗金兀術十員猛將。由于敵眾力量懸殊,楊再興被困臨穎小商橋,為國盡忠。楊再興軍事集團在宋朝的岳家軍中顯了神威,很受朝廷的器重與重賞。

  千年楊府培育了第二個軍事集團,即楊再思的十九世孫楊通貫(楊完者)。元朝的楊通貫的父兄叔侄,在元朝至正年間,為了元朝國家穩定,楊通貫被朝庭召之平亂,在三年時間里,平定了湖南的長沙、平江、常德、廣東、浙江、安徽、江蘇等各省區的大片地區,當時苗軍名聲大振,威振我國東南數省,被元庭封為湖廣副都元帥。楊完者之名乃元庭所賜,意即“克全忠義”。楊通貫父叔子侄后被歷史上稱為有名的“楊氏九將”。楊再登、楊正衡、正仁、正德、通昭、通興、通智、通溥、通泰,楊正德叔侄等三人授行營萬戶侯。

  楊家將第三個軍事集團是明朝的楊洪父叔子侄,楊洪的父親楊再祿(又名楊昇,在家譜中叫楊再祿),楊再祿是楊再思正韜系的二十一世孫[楊再思后裔以再正通光昌盛進(秀)七代轉宗],楊洪父親楊昇出生于城步大竹坪大巷子,18歲從軍常德豫章侯劉興一,并做了劉興一的上門女婿,劉興一死后,楊再祿襲岳父職,并復姓楊,名璟⑥,在洪武二年奏請皇上更名楊昇,楊昇襲岳父職后被朝任為湖南行省,在明朝的初期為朱元璋建國清除了邵州、益陽、湘西、岳陽、長沙等地的反對勢力,穩定了湖廣局勢,朱元璋遷都北京后,楊昇被調任三海以北。“從大將軍徐達鎮北平,練兵遼東,三年大封功員,封璟營陽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史·列傳十七)楊洪,楊昇之子,楊昇死后,“楊洪嗣職,善騎射,遇敵輒身先突陣,從成祖北征,獲人馬而還,帝曰“將才也”。“景泰元年,于謙以邊警未息,宣令洪軍等條上方略。洪言四事,命兵部議行。洪與石亨俱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予世券”⑦。因此楊姓自唐末至宋、元、明、清各個朝代都有名臣武將,勛爵迭出,明史記載“平北之功,首推楊氏”,“是時受封賞的將士有9900余員,勛爵迭出,受封侯爵、伯爵、將軍、守備、都司官三十一員,鎮守山海京都,明代平北之功,唯楊姓之將才不及此爾”⑧。其時楊洪的堂兄弟、子侄在朝為政的有十余人。鎮守山西大同、河北以北、內蒙以南的廣大地區。至明朝崇禎時的太傅寺少卿楊喬然籍冊,城步大竹坪籍在朝武將二十三人。楊洪的六個伯爺都被明朝庭封為營騎尉,大伯爺營騎尉楊谷真、二伯爺營騎尉楊谷從等。楊昇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回鄉祭祖,并創修大竹坪楊氏宗祠,明崇禎太傅寺少卿楊喬然任湖廣監軍、監察御史時回鄉祭祖,奏請皇上,將大竹坪楊氏宗祠更名為楊氏官廳⑨。

  千年楊府培育濟世治國的儒學才子,以責任、忠義報效國家

  城步楊姓自始祖楊再思之后,子孫迅猛發達,十個兒子分封在五溪周邊地區,繁衍雄勁,不光是城步楊姓發展速度之快,在貴州的雷山、天柱,廣西的龍勝,湖南的靖州、會同等縣都是一樣,呈蘗變的速度發展,有的發展成整村都是純楊姓,如貴州婁山縣的西江苗寨全村純楊姓有千戶,約三千人。城步以楊姓命名的村有十多個,如楊家山、楊家洲、楊家嶺、楊家灣、楊家堡等,楊姓達1500人的村有20來個,為楊姓大村。所以城步歷史以來稱“楊半邊”,意即楊姓人口占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城步楊姓人在始祖楊再思的家規、家訓、家風的教育感染下,以“責任、榮譽、忠義”為做人準則。近千年中,城步楊家將故里,楊氏家族不光具有忠勇愛國的精神,還具有多元的文化,不光繼承祖宗的遺訓,同時也極力學習儒學思想,像楊進修,他行軍打仗不行,論武談兵也不行,但學習儒家思想,如何可治理國家,如何治理好所轄地區赤水峒,他有高超的一套,故在宋天平興國時期熟讀“五經”,“奪經魁”,中進士,成為一個地道儒者,所以在五溪楊氏地區儒學思想得到傳播。其重孫楊再成于北宋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在城步創修儒林書院,教育子孫“幼知書,不謀利,刻意儒風”⑩。城步儒林鎮因名而起。據史學家考證,她是我國最早的少數民族書院。與我省長沙的岳麓書院齊名。儒林書院的學風后來孕育了現代、當代的儒子,如清朝嘉慶年間進士,朝庭四庫全書編撰楊兆鳣,儒林書院院長楊再成,儒學、天文學、易學大師楊晟成。城步南宋以后的楊氏稱楊晟成為太史公,并建有太史公廟一座于蔣坊鄉柳林村,每年上廟祭祀的有6個鄉鎮的民眾若8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楊文衡等,當代出國深造的博士近30人。楊姓家族始終以責任、榮譽、忠義報效國家,以“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為治家、修身、報效國家為做人宗旨,所以在中南六省區,凡楊姓人家的正堂中必掛“天地國親師”的牌位,并以“天高地厚國(君)恩遠、祖傳宗功師范長”教育子孫后代。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民俗和一種高尚的文化。

  千年楊府凝煉楊家將的多元藝術,以精湛、完美繁榮民族文化

  由于千年楊府有楊家將思想的傳播,不論在哪朝哪代,不論在楊姓家族還是其他姓家族,只要有楊氏居住地區都被楊家將忠勇愛國思想、忠勇愛國精神所感動,都以有忠勇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而自豪,所以與楊家將一起為國效力的戰友及他姓的同僚都以楊氏家族的家訓、家風為榜樣,都以楊氏家族的典范為坐標。千年楊府還孕育了多元民間文化,一是五溪地區在楊再思轄區的范圍內的王姓、饒姓、蘭姓、張姓、易姓、彭姓等都效仿楊氏家族的家規、家訓、家風管理家族,尤其是家族班次輪回,都是按楊姓家族定,即“再正通光昌盛進(秀)”,如蘭光地、蘭昌健等。他們以能效仿楊姓為榮,尤其是彭姓和饒姓都在自家的祖宗牌旁加上一個“楊大將軍”,意即楊姓與其祖宗同等敬奉。二是為了更好地管理治理所轄地區,他創立能夠集中、統一思想的狗崽魚圖、和狗崽石標、狗崽魚圖又叫陰陽魚圖,被后來稱作“太極魚圖”,狗崽石標在城步茅坪鎮楊正修墓地保存完好。三是有多種藝術文化的產生,如寶慶雕刻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石刻藝術,木雕藝術,建筑藝術等都有很多精品內容,民情、民風、民俗在城步的楊姓村居都有表現,保存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在大竹坪村,即清溪古民居體現最多,在建筑上的繪畫、石雕、木刻表現的文化有“鯉魚跳龍門”、“狗崽魚圖”又叫“陰陽魚圖”、“一腳踩三鯉”、“信鴿傳官書”、“將軍劍”、“福、祿、壽、喜”等文化故事100余個,每個雕像有故事內涵,每個畫像有英雄故事,如“鯉魚跳龍門”,意即楊家將人物長期在皇帝身邊為國效力,盡心忠于朝庭,以朝庭為中心,聽從朝庭召喚。“信鴿傳官書”,就是楊家將故里的親人們時刻與在朝庭與邊關盡忠的楊家將們取得聯系,這是古時最科學的官方專項傳遞信息方式,也是楊家將們把對國家的建功立業好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家里人及鄉親們。沒有功德之人,若有此舉動行為,被定有欺君之罪,招致滅門之災。四是重點突出培養楊家將文化和文化藝術傳承人。把楊家將祖宗的好思想、好品德,對國家的功德編成故事教育子孫,主要故事有“楊令婆”祭祖、“涵谷關大捷”、“郾城大捷”、“楊家將征西”、“信鴿傳官書”、“鯉魚跳龍門”、“楊再興血戰小商橋”、“杭州之變”、“楊氏九將”、“楊氏世勛”、“勛裔”、“父叔品臣”、“朱元璋御前先鋒楊通智”、“藍案之冤”、“智擒阿歸”、“楊金花智救楊文廣”、“‘四.八’姑娘節”、“楊府特別端午節”、“湖廣監軍楊喬然”等百余個楊家將故事??h政府把這些楊家將故事整理申報,被省文化廳、省文史館、省文藝家協會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定城步楊家將研究會會長楊開清為楊家將文化三十五代傳承人。

  千年楊府培育棟梁之材以“德”教為主要措施

  千年楊府在培育棟梁之材主要表現在“功德、愛德、誠德、孝德、仁德”的建立。“功德”就是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國立功,為國做貢獻。“愛德”就是以互愛互助為目標,以培育愛心,關愛他人,助人為樂,遵守公德,見義勇為為目標。“誠德”就是培育個人信譽,突出誠信待人,忠于國家。“孝德”,就是以孝老愛親,倡導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勤儉持家,夫妻和睦為目標。“仁德”就是有一個樂于奉獻,敢于擔當,勤勞善良,養成一個從善、尚美、憎惡的道德行為目標。“五德”的建立,豐富了楊家將文化藝術之鄉的內涵,“五德”的實施也完美了楊家將民族文化。千年楊府由于修身“五德”,2008年10月城步被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化廳、省文藝家協會評定為“楊家將文化藝術之鄉”。

  實現五德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把德行教育放在培養人才的首位。把“天地國(君)親師”放在每個家庭的正中首位,把它與自己的祖宗排列放在每家家仙上正堂中。有的放在每家的槽門(大門)的正上方,以“四知第”、“清白第”等作家訓,廉潔奉公教育后人。二是千百年的傳統教育形成一種“將軍箭”的民俗文化。千百年來,楊府把楊文廣威力無比的“將軍箭”當作一種避邪、祛邪、鎮邪的法寶和“護佑靈”的佑生箭,只要哪家中小孩不好帶(三歲以下的小孩)就要請法師請“將軍箭”神進行保佑。保佑他們遠離邪惡,健康成長,就要做一個符合自己生辰八字的箭碑放在“三叉路口”、“十字路口”叫“將軍箭”碑,交通要道最為明顯。“將軍箭”碑已成為一種與現代醫藥相并行的民俗。周邊縣市百姓也都跟著這么做。在民眾心中邪氣也無處可存,在民眾心中無形樹立起一種正氣、一種威嚴。

  湖南省苗學會會員

  邵陽市文史研究員

  楊凱焱

  城步苗族自治縣苗學會秘書長

  城步苗族自治縣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城步苗族自治縣移民局局級公務員

  手機號碼:15180947886

  2014年6月20日

  注:①《楊再思通志》貴州黔東南自治州“楊再思歷史文化研究會”主編,中國圖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

 ?、凇端?城步苗款》銀龍著,湖南岳麓出版社、2006年版;

 ?、邸冻遣綏钍贤ㄗV》清·乾隆四十年

 ?、堋稐钤偎纪ㄖ尽焚F州黔東南自治州楊再思研究會主編,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2012年版;

 ?、荨冻遣娇h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蕖冻遣綏钍贤ㄗV》清·乾隆四十年版

 ?、摺睹魇?middot;列傳六十一》人民出版社1983年;

 ?、唷冻遣娇h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帷冻遣綏钍贤ㄗV》清·乾隆四十年版;

 ?、狻冻遣娇h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紅網首頁 返回城步新聞網首頁
国产一级毛片不卡